当前位置:首页>联系我们
赵一诚简介
服务项目
.

  • 赵一诚,男,汉族,黑龙江哈尔滨市人,祖籍山东招远市。著名易学家、风水学家、著名预测学家、“六图库大全图”董事长;曾担任“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院”秘书长;《中国易学博览》学术委员会委员;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执行副主席;现任“中国易经高峰论坛”常务主席;“哈尔滨摇鞭易学研究院”院长、高级讲师、策划师、摇鞭风水第七代传承人;同时担任多家企业及个人高级顾问。


    赵一诚,少年时期酷爱中国传统文化,尤其对国粹经典《易经》充满了兴趣,后拜在当代“易学泰斗”摇鞭派第六代传人,秦伦诗(1939-2017)先生门下,成为嫡传大弟子。对“预测学”、“堪舆学”、“择吉学”的造诣颇深,尤其对摇鞭风水的运用,更是炉火纯青,出神入化。


    赵一诚,技艺精湛,宅心仁厚。多年来,通过用实践总结的宝贵经验和师传秘法,为社会各界人士造福解灾。在风水布局、企业策划指导上更是彰显高超技艺,在预测指导中,他以人为本,精心合理的为求测者,设计方案、解决难题。得到了顾客的高度信赖与好评。其中,通过他有效的指导,使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,起死回生并逐年转入盈利状态;有的是企业初建时就通过他一步步跟进指导,现在已做成国际贸易,成长为非常有实力的企业。在现实生活中,通过他的预测指导、风水策划,使一些感情破裂的家庭,和好如初;让一些半路辍学的青少年,迷途知返,重回校园,认真努力学习,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;对一些身患疾病,前来预测的顾客,赵一诚更是乐善好施,积极助人,精心为其阴、阳宅做风水调整化解,使患病顾客,逐年恢复健康而积极面对人生;尤其是精准的预测了2015年7月中国股市将有重大异常波动(股市称其为股灾)后,更是声明鹊起,前来预测指导和做风水调整的顾客,络绎不绝,直至深夜还要接待顾客。一些国内、外的客人也是不远万里,专程带着锦旗和礼品,前来看望他,以此表达对赵老师的感激之情。


    随着近些年的房地产热,多家房地产企业聘请赵一诚老师为企业咨询顾问,并对一些在实际销售中遇到的问题,做预测指导与风水调整。一些成交量大的,中介房地产机构,也来请赵一诚老师选址和总部的建设指导。同时成为《哈尔滨房地产报》特约风水策划师,和多家媒体的决策顾问。


    多年来,赵一诚致力于易学理论与学术创新研究,对传统的预测学、风水学、择吉学等一些理论知识,通过大量的实践、总结,取之精华,去其糟粕,形成以实践为主,理论为依据的应用操作体系,在实际应用中大道至简,精准有效。为易学实战应用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
    2011年8月,赵一诚创办成立了“哈尔滨易海涯传播有限公司”现更名为“中国摇鞭易学文化研究院”并任董事长。公司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服务于社会民众。公司创建以来,凭借着技术实力,得到了全国各地有识之士高度好评和肯定。期间,由赵一诚老师撰写的《摇鞭风水造福于民案例》、《赵一诚漫谈风水》、《赵一诚浅谈周易文化对紫禁城的影响》、《姓名与人生》、《医易同源》、《六爻预测应用浅析》等数十篇论文,发表在国内、外易学刊物及世界易经大会的精选论文集中,得到世界各地的专家、学者一致好评。


    在学术交流活动上,赵一诚应邀出席了2011年国际风水文化节,暨亚洲易学高峰论坛。同年3月参加辛卯年“摇鞭派”祭祖大会,并做学术交流报告。

    2012年出席了“中国易学文化高峰论坛”。

    2014年出席了“国际易学文化高峰论坛”,同年应邀参加 “第十七回世界易经大会”,并在3月28日,组织“摇鞭派”弟子们参加甲午年“摇鞭派尊师重道”祭扫活动,并在大会上发言,同时做最新阶段的“摇鞭风水”学术研究报告。

    2017年出席“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”并担任大会主席团执行副主席。

    在历届大会上均做学术演讲,其学术论点得到大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,多次受到大会荣誉表彰。

    2010年10月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《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》上,由大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,授予:赵一诚“中国著名易学家”、“著名风水专家”光荣称号。


    在易学发扬与传承上,赵一诚老师秉承严谨、务实、求真的教学原则,开办函授、面授,易学培训讲座,培养出了众多的德才兼备的易学精英人才。并把多年的实践应用经验和操作案例,撰写成册,其中《摇鞭风水阴阳宅勘测》、《六爻应用操作案例集》、均为师传勘、断秘法,部分内容在历届培训中,都做出了细致讲解。使每期的参班学员,学到了无比宝贵的知识而受益终生。


    明师之恩,诚为过于天地“尊师重道”是赵一诚老师的做人之本,处世之道。生活中的赵一诚老师,平易近人,对待每一位顾客,像朋友一样,以诚相待;对待弟子、学员们更是有求必应,平日无论工作有多忙,对大家所提出的问题都不厌其烦的一一答复。


    赵一诚老师就是这样一位,朴实而谦卑的研易者。他常说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,学无止境,学好一门知识,很不容易,大家愿意学,我就愿意教。他这种严于律己、宽以待人的处世原则,展现出了高尚的人格魅力,让人敬佩不已。


    如今,赵一诚老师,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易学家,任重而道远。他用博大的胸怀,高瞻远瞩的眼光,开拓进取,展望未来!


    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授予赵一诚先生“易学研究杰出贡献奖”证书。

    世界风水学会授予赵一诚先生“中国风水名家”证书。

    北京育德教育机构为表示感谢赠赵一诚先生“振兴中华文化,弘扬易学国粹”锦旗。

    华隆经贸为表达感谢赠赵一诚先生“藏古今学术,聚天地精华”锦旗。

    历届特训班结业学员表示感谢赠赵一诚先生“尊师重道、摇鞭传承”锦旗。


汉字承载着中国的文化
来源: | 作者:zhaoyicheng | 发布时间: 2017-02-16 | 163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   华夏文化是神传文化,中国汉字是神传给人的,是交流思想、传播信息、传播中华文化的特殊工具,对亚洲一些国家的文字与文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。关于我国文字的起源,《易经·系辞》与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有较为系统的论述:“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;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通神明之德。黄帝之史官仓颉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。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”仓颉“生而能书,又受河图洛书,于是穷天地之变,仰视奎星圜曲之势,俯察鱼文鸟羽,山川指掌,而创文字”(《春秋苞》)。    
       
   中国几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依靠汉字记载下来的,是因为汉字具有超空间、超时间的表现功能。汉字由于其形、音、义的合一,能携带非常大的信息量,因此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映的是古人“天人合一”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多姿多彩的投影,反映出古人的追求、心理、人生价值取向等许多情况。以下举几个例子。


   “听(聽)”字的含义聽从耳,从王,从十,从四,从一,从心。字形较复杂,由六个单字或笔画组成。聽是人的一种重要本能,正常人都有聽觉,而且聽觉之发育早于视觉与触觉。其义有:用耳朵接受声音,聆聽,如“天视自我民视,天聽自我民聽”(《书•泰誓中》);顺从,接受,听信,如“无稽之言勿聽”(《书•大禹谟》)、“开张圣聽”(诸葛亮《出师表》)。聽的构成特点。先看其左半边,耳朵是听觉器官,接着出现的是王。王者,贯穿天地人者也。耳下之王意味着:耳朵可以听到天籁之声、地籁之声、人籁之声(三籁合为王);另一方面,耳朵为人的感觉之王,在各种感官中首先起重要作用。再看其右半边,十四极言数目之多,分而言之,“十”表示玉之十种美德——仁、知、义、礼、乐、忠、信、天、地、德。“四”表示四教——文、行、忠、信。下边一横为天,最下边是一个心字。右半边昭示的意思是:用心体会天所昭示的十种品德、认真实行四种教化,以成为君子。古代,王、玉相通,所以才有上述的解释。“聽”的右半边恰巧是“德”的右半边,这样就点破了聽的本质:王道的传播要借助于耳朵,内圣外王的修养也要借助于耳朵。耳力好谓之聪,眼力佳谓之明,正所谓聪明者。每一个人都长着两只耳朵,道德与智力差别却在云泥之间。究其原因,耳未尽其用,难脱其咎也。聽中埋藏着大学问,聽什么,信什么,看人选择什么,兼聽则明,偏聽则暗。偏聽偏信者聽得越多越糊涂,还不如不聽。耳不闻乱声、奸声、坏声,做到心不乱,不受谣言蛊惑,干净的耳朵才能够聽到德音、善音、天籁之音、圣人
“诚”字的含义诚从言,从成,意谓对待人要诚实讲信用。其义有:真实无妄曰诚,如“诚者自成也” (《礼记•中庸》);赤心曰诚,如“今臣尽忠竭诚” (《狱中上梁王书》);信,诚信,如“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”(《礼记•中庸》);真诚的,如“开诚心,布公道”(《蜀志•诸葛亮传》);真,确实,如“以德服人者,心悦而诚服也”(《孟子•公孙丑》)。《礼记•中庸》说:“诚者天之道也,诚之者人之道也。”认为“诚”是天的根本属性之一,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。又说“诚者,物之终始,不诚无物。”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“诚”。孟子也说“是故诚者天之道也,思诚者人之道也”,又说“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”,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,是非常大的快乐。荀子也把“诚”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,说:“君子养心莫善于诚,致诚则无它事矣,唯仁之为守,唯义之为行”。《大学》引申《中庸》关于“诚”的学说,以“诚意”为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根本。北宋周敦颐以诚为人的本性,说:“诚者,圣人之本,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,诚之源也”(《通书》)。朱熹说:“诚者,真实无妄之谓,天理之本然也”(《四书集注》)。“诚于中,必能形于外”,真诚在内心就是纯净无染,表现于外就是真实不虚、率真自然;如此则自然心怀坦荡正直无私。因此,真诚的心行就象阳光雨露般,能温暖人心,净化心灵,其力量无远弗届。任何矛盾与冲突,都能在真诚的言行中化解;任何怨恨不满,都能在真诚的关怀中消融;任何困顿消沉,都能在真诚的互勉中消逝;任何猜忌误会,都能在真诚的交流中圆解。故诚能行之永久,是处事立身的根本。至诚能感通一切,使人能广结善缘,使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“勤”字的含义勤从力,堇声,本义作“劳”解(《说文解字》),乃耐辛苦以奋全力任事之意,故从力。又以堇为黏土,其质耐旱耐寒,利于播种百谷,勤取能耐之意,故从堇声。其义有:劳动不怠曰勤,如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(《左传》);苦曰勤,如“或问民所勤”(《法言•先知》);助曰勤,如“秦人勤我矣”(《国语•晋》);劳曰勤,如“无勤民于远”(《国语•周》);尽力多做,不断的做,如“文王既勤止”(《诗经》);勤恳,尽心尽力任事,如“勤且艰若此”(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)。勤,需要出力,只有多出力,能尽力,才构成了勤。因此无论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都要勤于付出,才能事有所成,否则可能碌碌而过,一事无成。谚语云:“一勤天下无难事”,勤还需要坚毅的耐性。能够持之以恒,坚定不移,克服困难,才能风雨过后见彩虹,才能不断地上進。“业精于勤而荒于嬉”,纵观历史,孔子探求学问孜孜不倦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;书圣王羲之,勤于学书,在溪中洗笔,池水尽黑,才使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;明朝的李时珍,勤奋三十年,几乎读遍所有医书,摘录笔记书稿几大箱,更是不辞劳苦,跋山涉水于大自然中,实际考察,才编写成医学巨著《本草纲目》。“勤”字所诠释的是“天行健以自强不息”的精神,这种来自内心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,无坚不摧,如绳勤于锯则木断,水勤于滴则石穿。只有勤才能有所成就,这也是“天道酬勤”的道理。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人们常感叹时光流逝是如此的迅捷。时过境迁,如果因为自己没有尽到心力,失于耐性,未能勤字当先,以致留下诸多遗憾,这就应了古人的箴言:“不勤于始,将悔于终。”所以邵雍劝勉世人说:“一日之计在于晨,一岁之计在于春,一生之计在于勤。”老子告诫人们说: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。”
“春”字的含义春从草,从日,屯声。《说文解字》中对春字的定义为:“春,推也。”意思是阳气开始生发了,于是推动万物萌发。屯有万物盈而始生之意,万物至春而萌生,故春从屯声。其义有:四时之一,自立春至立夏间之时日为春,如“春省耕而补不足”(《孟子•梁惠王》);春秋,春季与秋季,如“春秋教以礼乐,冬夏教以诗书”(《礼记•学记》);生,春时生,如“江南杨柳春,日暖地无尘”(张籍《江南春诗》);春时的,如“江旷春潮白,山长晓岫青”(王勃《早春野望诗》)。春下面的这个“日”,代表阳气。那么,这个“日”的位置会使人感到奇怪,太阳都是高高悬挂在草之上的,怎么在这里太阳跑到草的底下去了呢?人们都知道天为阳,地为阴,虽然底下的地为阴,但阴中也是有阳气存在的,当春天阳气起来的时候,地下的阳气就要靠天的阳气把它一点点地往外带动,也就是唤醒的意思。所以太阳跑到底下的意思在于唤醒地下的阳气,草木就开始在春天这个季节里生长发芽。因此“唤醒”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希望唤醒生命能够逐渐地苏醒过来,慢慢地生发,并一点点地活跃起来。春,是生命的开始。春天有涵容万物的雅量。春天在历经岁月的苦寒之后,无私地孕育生命,对万物的养育可谓无微不至、极尽呵护,给予无限恩惠。渴了就润泽它雨露,冷了就温暖它灿烂的阳光,饿了就用大地源源不断的养分滋养它、哺育它。春天是每棵草、每粒种子都能萌发舒展的季节。当春天到来的时候,百卉芬芳、大地复苏、生机勃勃,春是万物生命与活力的源泉。春蕴含着无限生机,春就是繁荣昌盛之意。春字的意义来自古人对天地自然的观察认识,其意义的引发都以“春生万物”为中心而展开,儒家的仁与道家的慈都来自春生之义,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脉是秉承春的精神的。古语云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,中国传统文化讲究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即天人合一的文化。这些都与春主生的意义密不可分。春与仁的联系也是如此,传统文化都是以生为本旨的,认为生(创造生命)就是仁,是善,天地圣人都要顺天地阴阳之道而施仁,“明道救时”,“止于至善”,所到之处无不普施恩惠。因此无论文学艺术或其他艺术,都强调表现天地万物的“生机”和“生意”,歌颂天地一体和谐之美和上天好生之德。“仁”字的含义仁从人,从二,仁是二人合而为一,乃亲如一体也。按“二”者有两者相容的仁厚之象,即厚以待人,故能亲,二人能相容相合,故有视人如己之意。又“二”象上为天下为地,盖仁者天地生物之心,仁者亲,人者仁。其义有:至大至善之道德曰仁,如“仁者无敌”(《孟子》);同情爱护曰仁,如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(《礼记•中庸》);有德者之称,如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”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;完美的道德,如“亲而不可不广者,仁也”(《庄子•在宥》)。“仁”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。仁是道的一种,其核心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。孔子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,形成了以“仁”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,倡导仁义礼智信。孔子说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、“克己复礼为仁”。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,把仁同义联系起来,其“仁”,指人心,即人皆有之的“恻隐之心”,仁爱之心;其“义”,指正路,“义,人之正路也”。自孔子以来的历代思想家、教育家解释“仁”字,都强调“仁者爱人”、“天下归仁”,如北宋的张载说:“乾称父,坤称母”、“民吾同胞;物吾与也”,提出以天地为父母,要“体天地而仁民爱物”。从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出发,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仁爱精神,要求人们替他人着想,帮助他人,珍爱生命,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。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,提出仁者能浑然与天地万物为一体,内具圣人之德,外行王者之道。《易传》中说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“天行健”与“地势坤”均为天地之道,天地之道的根本精神在于“无私”。君子为人之典范,应效法、顺应天地之道,自强不息地尽自己的责任,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,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,所以能滋长万物,承载万物,包容万物,使万物都能够欣欣向荣。道家讲的“上善若水,厚德载物”、佛家讲的“佛法无边,普度众生”等也都是仁爱精神的体现。什么是“天”?汉字“天”的部首涵义,体现的同样是这一高层法理。“天”由“二、人”组成。“二”所表达的就是,人类居住的三界众多的平行及微观的空间;“人”退入微观即为“天”。当然,能退入微观的人肯定就是修炼的人,那么不修炼的人也就是凡夫“夫”子了。这是“夫”与“天”字的内在连系。“天”字部首所给出的另一个涵义就是:是“人”退入了微观,也就是只有“人”才能修炼,才能得法,一切其它生物都不允许得法修炼。从“人”字的象形意义看,他(她)包含着相互支撑、一男一女(一夫一妻)、人体自身的一阴一阳、同时存在的佛性和魔性等法理;从“人”字的部首笔画看,一“撇”就是撇去、修去人的魔性。中国的汉字,古老而精深,历久而弥新,是一座见证中华古文明,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丰碑。汉字乃文之载体,文者,道之显也,文以载道,文以明道;汉字有神圣的历史使命,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留与后人参悟大道的指引,唤醒生命本性,了悟人生真谛,追求人生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