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联系我们
赵一诚简介
服务项目
.

  • 赵一诚,男,汉族,黑龙江哈尔滨市人,祖籍山东招远市。著名易学家、风水学家、著名预测学家、“六图库大全图”董事长;曾担任“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院”秘书长;《中国易学博览》学术委员会委员;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执行副主席;现任“中国易经高峰论坛”常务主席;“哈尔滨摇鞭易学研究院”院长、高级讲师、策划师、摇鞭风水第七代传承人;同时担任多家企业及个人高级顾问。


    赵一诚,少年时期酷爱中国传统文化,尤其对国粹经典《易经》充满了兴趣,后拜在当代“易学泰斗”摇鞭派第六代传人,秦伦诗(1939-2017)先生门下,成为嫡传大弟子。对“预测学”、“堪舆学”、“择吉学”的造诣颇深,尤其对摇鞭风水的运用,更是炉火纯青,出神入化。


    赵一诚,技艺精湛,宅心仁厚。多年来,通过用实践总结的宝贵经验和师传秘法,为社会各界人士造福解灾。在风水布局、企业策划指导上更是彰显高超技艺,在预测指导中,他以人为本,精心合理的为求测者,设计方案、解决难题。得到了顾客的高度信赖与好评。其中,通过他有效的指导,使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,起死回生并逐年转入盈利状态;有的是企业初建时就通过他一步步跟进指导,现在已做成国际贸易,成长为非常有实力的企业。在现实生活中,通过他的预测指导、风水策划,使一些感情破裂的家庭,和好如初;让一些半路辍学的青少年,迷途知返,重回校园,认真努力学习,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;对一些身患疾病,前来预测的顾客,赵一诚更是乐善好施,积极助人,精心为其阴、阳宅做风水调整化解,使患病顾客,逐年恢复健康而积极面对人生;尤其是精准的预测了2015年7月中国股市将有重大异常波动(股市称其为股灾)后,更是声明鹊起,前来预测指导和做风水调整的顾客,络绎不绝,直至深夜还要接待顾客。一些国内、外的客人也是不远万里,专程带着锦旗和礼品,前来看望他,以此表达对赵老师的感激之情。


    随着近些年的房地产热,多家房地产企业聘请赵一诚老师为企业咨询顾问,并对一些在实际销售中遇到的问题,做预测指导与风水调整。一些成交量大的,中介房地产机构,也来请赵一诚老师选址和总部的建设指导。同时成为《哈尔滨房地产报》特约风水策划师,和多家媒体的决策顾问。


    多年来,赵一诚致力于易学理论与学术创新研究,对传统的预测学、风水学、择吉学等一些理论知识,通过大量的实践、总结,取之精华,去其糟粕,形成以实践为主,理论为依据的应用操作体系,在实际应用中大道至简,精准有效。为易学实战应用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
    2011年8月,赵一诚创办成立了“哈尔滨易海涯传播有限公司”现更名为“中国摇鞭易学文化研究院”并任董事长。公司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服务于社会民众。公司创建以来,凭借着技术实力,得到了全国各地有识之士高度好评和肯定。期间,由赵一诚老师撰写的《摇鞭风水造福于民案例》、《赵一诚漫谈风水》、《赵一诚浅谈周易文化对紫禁城的影响》、《姓名与人生》、《医易同源》、《六爻预测应用浅析》等数十篇论文,发表在国内、外易学刊物及世界易经大会的精选论文集中,得到世界各地的专家、学者一致好评。


    在学术交流活动上,赵一诚应邀出席了2011年国际风水文化节,暨亚洲易学高峰论坛。同年3月参加辛卯年“摇鞭派”祭祖大会,并做学术交流报告。

    2012年出席了“中国易学文化高峰论坛”。

    2014年出席了“国际易学文化高峰论坛”,同年应邀参加 “第十七回世界易经大会”,并在3月28日,组织“摇鞭派”弟子们参加甲午年“摇鞭派尊师重道”祭扫活动,并在大会上发言,同时做最新阶段的“摇鞭风水”学术研究报告。

    2017年出席“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”并担任大会主席团执行副主席。

    在历届大会上均做学术演讲,其学术论点得到大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,多次受到大会荣誉表彰。

    2010年10月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《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》上,由大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,授予:赵一诚“中国著名易学家”、“著名风水专家”光荣称号。


    在易学发扬与传承上,赵一诚老师秉承严谨、务实、求真的教学原则,开办函授、面授,易学培训讲座,培养出了众多的德才兼备的易学精英人才。并把多年的实践应用经验和操作案例,撰写成册,其中《摇鞭风水阴阳宅勘测》、《六爻应用操作案例集》、均为师传勘、断秘法,部分内容在历届培训中,都做出了细致讲解。使每期的参班学员,学到了无比宝贵的知识而受益终生。


    明师之恩,诚为过于天地“尊师重道”是赵一诚老师的做人之本,处世之道。生活中的赵一诚老师,平易近人,对待每一位顾客,像朋友一样,以诚相待;对待弟子、学员们更是有求必应,平日无论工作有多忙,对大家所提出的问题都不厌其烦的一一答复。


    赵一诚老师就是这样一位,朴实而谦卑的研易者。他常说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,学无止境,学好一门知识,很不容易,大家愿意学,我就愿意教。他这种严于律己、宽以待人的处世原则,展现出了高尚的人格魅力,让人敬佩不已。


    如今,赵一诚老师,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易学家,任重而道远。他用博大的胸怀,高瞻远瞩的眼光,开拓进取,展望未来!


    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授予赵一诚先生“易学研究杰出贡献奖”证书。

    世界风水学会授予赵一诚先生“中国风水名家”证书。

    北京育德教育机构为表示感谢赠赵一诚先生“振兴中华文化,弘扬易学国粹”锦旗。

    华隆经贸为表达感谢赠赵一诚先生“藏古今学术,聚天地精华”锦旗。

    历届特训班结业学员表示感谢赠赵一诚先生“尊师重道、摇鞭传承”锦旗。


为何拜师?如何拜师?拜师流程
来源: | 作者:zhaoyicheng | 发布时间: 2017-02-02 | 190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   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,须经过师父长期的反复考验,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,经人介绍,本人写拜 师申请,师父和师兄弟们认可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,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父行过三拜大礼,呈上拜师贴,内有压贴礼,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在拜师帖上签字等一系列手续后,方能进入师门,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。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,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,称为大师兄,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,称 为小师弟,亦称关门弟子。未经过上述程序,向师父学习,得到师父承认的,也是师门弟子,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,不能称为入门弟子。不是入门弟 子,也不是记名弟子,只是同师父学学习过称为学员、学生。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!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特别注重师道尊严。“尊师重道”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,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。“拜师”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,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,如:戏曲、书法、国画、中医、等传统文化。没有师父就等于“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”,严格的说没有师承、没有师父就不算入门,行里的人认为“不是门里出身”,通俗地讲“不正规”。

一、为什么需要拜师呢?
  古代传承一门技艺非常严格,各行各业都有秘不示人的独门绝技,不拜师难得技艺之秘传,不拜师难以担当本门技艺承传之重任。拜师,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,实则是一种技艺的延续和一种文化的传承。古人对拜师收徒十分重视,也往往做得很神秘,外界很难窥其端倪。改革开放后,传统文化受到了应有的重视,各行名师、名家多开山收徒,使传统技艺与文化精髓得以正脉传承。
  
   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,即俗谚所谓“生我者父母,教我者师父”、“投师如投胎”、“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”等等,都充分说明师承关系之重要。有的行业,一入师门,全由师傅管教,父母无权干预,甚至不能见面。现代社会虽然不必拘泥那些旧制俗礼,但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,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,加以确认和保护。

      
   所以,拜师学习就成了传承国学精髓的一种重要方式,无法替代。如果你是一位想在学业上做到有所修为的人,你连拜师的欲望都没有,老师怎能对你倾囊相授呢?换句话说,老师凭什么将国学精髓传授给一个没有进取心、没有责任感的人呢?

  
二、想拜师的人应怎样选择师父?

  欲拜师,先择师。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是可遇不可求的。其实,一对投缘的师徒也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缘分。师父也是在煞费苦心地在寻觅可依托一生所学的徒弟;学生也是在茫茫人海中想找到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。没有机缘是不能成就一对师徒的。所以,有了机缘,就好好珍惜!一旦错过,也许会错过终生!
  
   那么,到底拜什么样的师父为好呢?我的建议是:一是拜自己能接触到的师父,二是拜适合自己的师父。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大师很多,一年接触不到几次,甚至一生接触不到几次,拜此何益?名师虽多,但明师难寻,不求名气大小,只求德艺双馨足矣。

  
   无论哪个门派,能称得上大师的就那几个,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功底,又能遇到这样一位仰慕已久、德高望重的大师,当然能拜则拜。当然,拜这样的大师,多为名义与名分,很少能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学问。因为大师一般门徒众多,不可能一一教授,能聆听其一些理论及感悟或得到几次有价值的指点已经 是幸事,真正能得到其真传的,无非身边器重的几个而已。

  
   拜师,是人生的一件大事,不可草率行事,在拜师之前,一定先跟着学习一段时间,如果感觉老师有真材实料,并且是以德服人的,方可择其为师。如果只图名分, 可能你会贻误终生,因为,按照门规,你一旦拜了师父,是不可以随便另拜其他人为师的,你拜师以后,别的老师如果知道你是有师父 的,也不会轻易传授你技艺,所以,一旦选择不对,可能你会一无所成,造成终生遗憾。

  
三、拜师与不拜师有什么区别?

  简而言之,拜师,对徒弟而言,为了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;对师父而言,为了江湖之精华代代皆有传承人。如果能成为某一门派的传承人,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幸事。当然与没有拜师的学生们有很大的区别。
  
   1、从形式上来讲,不拜师,就如同我们在学校的师生一样,是最普通的教与学的关系,只能称为“老师”,关系密切的可以称为“师父”。拜师以后呢,即可成为 名副其实的“师徒”关系,徒弟即可名正言顺地称老师为“师傅”或“师父”,也就是成为血脉相连的师生加亲情关系,成为血浓于水的“一家人”。人们常说“一 日为师,终生为父”,即指的是这种关系。

  
   2、拜师以后,徒弟在古代是会被写入本门传承谱系的,现代社会会被纳入“传承网”,成为某一门派某一代传承人,成为“根红苗正”的武术传人,这是一个 人被载入史册的光辉印记。没有拜师的学员,不可能有传承方面的记载。拜师与否,是人生经历中仅次于结婚生子的一件大事,故特别重要,也特别要慎重。

  
   3、从教授与学习方面来讲,拜师以后,有责任心的师父都会言传身教,也会是“倾囊相授”的,毫不保留地将江湖密不外传的传授给弟子。弟子要严守师训,继承老师的倾囊之授,吸其精髓,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,达到理法合一。而没有拜师的学员,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老师就不方便再传授更深层次的东西,所 以,作为学生,负责任的老师,也会教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技巧,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,赚钱养家足以,但到一定程度就很难有所突破了,可能会停留在 一定的等层面而止步不前。

  
   4、“言传身教”,老师教学生一般是以上大课的形式教授,也就是一个人教,许多学生一起跟着学,何况老师教授学生一般都是有期限 的,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而已,而师父栽培一个徒弟,是靠单独传授,或几个徒弟一起传授的方式来教授的,而且一个师父也许会倾其毕生的心血,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弟子。

  
   5、拜师以后,师徒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很稳固的亲情关系,好的师徒关系真的如父子、如手足一样,打断骨头还连着筋,一辈子即使相隔千里万里,也割不断师徒的情分。逢年过节,或老师及师母的生日,或老师家里的大事、或开业、收徒等大事,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老师或亲自参加,不方便的弟子,也可以通过各种 方式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切。师父也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,对待自己的弟子。当然,师徒双方也许会因繁忙或其他事务不能经常联络,也不会影响这种关系的现实存在,师徒都不必拘泥于形式。如果是没有拜师的学员就缺乏了这份亲情关系,以师生之礼相处即可。

  
   6、拜师之后,就确立了正式的传承关系,解除了教与学的后顾之忧,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,师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。如果徒弟学有所成,有一天出师了,师父有责任和义务将徒弟介绍给水平更高的师父来教授。没有拜师的学员,老师不承担此项责任和义务。

  
   7、拜师者,要承担起继承、传承和发扬光大本门的责任和义务,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本门学术之尊严,维护师父之尊严。而一般学员就没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。

  
四、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可以拜师呢?

  1、思想进步,作风正派,道德品质优良的人。
  2、愿意为传承与发展奉献与担当的人。
  3、有一定的天赋,并能勤学苦练的人。
  4、对本门有高度的认同感,并对所拜师父有高度的信任感的人。
  5、老师的固有学员或学生,学习较好的,并愿意再拜入师门继续深造的。
  6、品行优异,需投师深造的人。
  
五、拜师的费用问题

  当代江湖门派的大师,为了挖掘江湖的精髓,不仅付出了许多汗水,也付出了许多经济上的代价,比如,解放前后,有的人为了学到本事,不惜许多年请老师 在家里同吃同住,其付出可想而知。还要在民间高人那里挖掘精髓,甚至有的不惜自己掏钱给民间高人 买房筑巢,奉养如父。其精神可圈可点,令人钦佩。还有不少人(其中不乏外国人)不惜多次千里迢迢去求学,一次少则月余,多则几年,其花费可想而知。
  
   能学到真正的本事,交点学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,学费是一种双方的约束力,一方面,确立了师生关系,第二个方面,也促使教者认真教,学者有学习的动力。

  
   老师也好,师父也好,都非不食人间烟火之人,都需要生活,都需要养家糊口。有的学生一听说有的师父拜师要收压贴金,就觉得心里不爽,就和菜市场、街边上摆地摊的相提并论。其无知和吝啬,荒唐之极,令人啼笑皆非。也有人宁愿在赌场一掷千金,宁可在餐桌上吃鱼翅鲍鱼,宁可在娱乐场所重金 博得美女开怀一笑,却舍不得拿钱送给那些为自己带来可以一生富贵的老师们或师父,有人还要讨价还价,还要斤斤计较。真的让人心酸心痛。

  
   在有的人眼里,也许什么都是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,但人情无价,知识更无价。师父教授徒弟的本事和付出的心血是用金钱买不到的,许多技艺是师父一生心血的沉淀,也有的技艺是师父通过各种曲折的途径学来的,甚至为讨教一句话或一个问题,师父会一掷千金,你能做到吗?

  
   拜师的“压贴金”一般是徒弟自愿表白心意的一种方式,也是对师父为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,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,从几百、几千到几万不等。一般情况下,徒弟之 间的压贴金都不允许互相打听,以免引起徒弟之间心理不平衡,或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猜忌和矛盾。经济条件较好的,多一点是自己的一番心意;经济条件差的,量力 而行即可,不必攀比。大多数师父都会以珍惜人才为第一选择,绝不会在钱财上与弟子斤斤计较。有的人习惯于吃“免费的午餐”,一听说拜师需要“押金贴”就退 避三舍,认为这是师父借机敛财,只有免费传授的师傅才是道德高尚、技艺超群的世外高人。这种人不食人间烟火的“世外高人”有,但太稀缺了。

  
六、拜师的程序是什么?

  有拜师意愿的人,需先向老师的好友和徒弟咨询拜师相关事宜,也可以直接向老师咨询,然后自己要主动向老师表达拜师的意愿或提出申请,也可以由老师的好友或 徒弟代为转达。经老师考察同意之后,自己需按照行业规矩,亲自向老师呈递拜师申请,或由老师的徒弟或好友转呈其师父,并找好两名以上介绍人,介绍人需是老 师的徒弟或好友,也是熟悉自己的人,因为他们不仅要做你的介绍人,也是你拜师的证明人和保证人。师傅会择吉日举行拜师仪式。并邀请各界来宾,做周密的安排 和组织,提前把场地部署喜庆、庄严。台上要供奉本门先人牌位或挂像,以及祭祀用品;门内弟子和来宾要分开坐,便于行礼
  
具体程序:

  第一项内容:准备工作——拜师场所的布置
  1、横幅:如:XXX门派第几代传人XXX老师收徒仪式
  2、安放祖师像
  注:以同等大小颜色一致的镜框或瓷盘为好。从左至右依次安放。高度以师父坐下不挡后边祖师相片为准。
  3、摆香案、上贡品
  注:横幅下正中桌案上摆时令水果三盘、糕点三盘。香炉摆放正中、红色蜡烛放两旁。
  第二项内容:拜师仪式
  
(一)、上香叩拜祖师

  1、师父上香叩拜(三拜九叩)
   
(1)三拜九叩即:跪拜一次三叩首,共跪拜三次九叩首
  (2)师父上香叩拜列祖列宗意即:告慰祖师自己开山收徒,香火有继,传承有序。
  (3)祈求祖师在天之灵佑我师门,恩惠万民。
  2、师伯、师叔上香叩拜(同上)
  意即告慰祖师:我之同门香火有继,作为师门大事我将予以见证。
  3、先期弟子集体上香叩拜(同上)
  意即告慰祖师:我之同门香火有继,我辈来再次受教,并道喜祝贺见证。
  4、准弟子集体上香叩拜 (同上)
  入门先认宗。
  
(二)、师父就位,准弟子代表献花

  借以表达准弟子对师父的敬仰和爱戴
  
(三)、师父宣讲师门戒规

  准弟子须站立垂首恭听。师父宣讲完后问准弟子们能否做到,答:能。然后每人发一份。
  
(四)新弟子叩拜师父、递拜师帖(帖内有压帖礼)

  1、新弟子按顺序依次跪拜,宣读拜师帖,敬奉拜师贴、压帖礼,有的还有礼品(未必贵重,只是个纪念)。
  2、压帖礼不可或缺,或多或少弟子量力而行。装在礼包内,弟子之间最好不要打问、攀比、参照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。
  3、叩拜师父时,一般都要留影。
  
(五)、徒弟给师父献酒,师父喝认徒酒

  1、师父喝了认徒酒,师徒就是一家人了。
  2、弟子再依次给师娘、师伯敬酒(或茶)。
  
(六)、师父给弟子颁发弟子证书(证书上须有两名以上见证人签字)

  1、师父颁发证书后还要给弟子赠礼品,仅是纪念,无论厚薄。
  2、颁发证书要留影(单腿跪地于师父右侧)
  
(七)、师父训诫

  对新弟子提出希望和要求。
  
(八)、弟子宣誓

  弟子宣誓由老弟子代表领誓
  
(九)、见证人讲话

  
(十)、师伯、师叔代表讲话。

  
(十一)、师兄代表讲话。

  
(十二)、新弟子表态讲话。

  
(十三)、收徒礼成,合影留念。

  
(十四)、入席聚餐,同喜同贺。

  
   备注:以上拜师礼节比较繁杂,现在多从简行事。比如:“三拜九叩”之礼,现在一般以“三叩首”替代。再比如:古时收徒一般都是天南地北的徒弟到师父家里拜 师,现在,人们的流动性很大,有的师父在外地,就地收徒,许多礼节和程序都无法按照旧俗,也无可非议。拜师,只是一种师徒双方的认同,以及告知师叔师 伯、师兄师姐,及同道的朋友们。达到此目的即可,尊行规,尊古训,但也不必拘泥于旧俗旧礼。